小寒連大呂,歡鵲壘新巢
小寒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23個節(jié)氣,冬季的第5個節(jié)氣,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。斗指子;太陽黃經為285°;于每年公歷1月5—7日交節(jié)。
“小寒時處二三九,天寒地凍冷到抖?!泵麨椤靶『?,看似不經意,實則寒冷尤甚,從氣象記錄觀察,“小寒”往往是全年最冷的時節(jié),因此更要注重養(yǎng)生保健。

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
01冬令進補,最好先作引補
引補即底補,這就是打基礎的意思,一般來說,可先選用芡實燉牛肉,或芡實、紅棗、花生仁加紅糖燉服,以調整脾胃功能。也可燉些羊肉,如生姜羊肉大棗湯等也有同樣功效。此后再服食補品可增加滋補效力,又不會發(fā)生“虛不受補”的情況。一般身體虛弱者,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可適當服食一些精肉如牛肉、羊肉、雞肉以及人參、蜂王漿、牛奶、雞蛋、豆?jié){、紅棗、桂圓肉等。這些食補品,對于身體一般都有好處,虛弱者食之有扶正祛邪之功。
02宜食苦,少食咸
《四時調攝箋》里說:“冬月腎水味咸,恐水克火,故宜養(yǎng)心?!币馑际钦f,若咸味吃多了,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,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,所以,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陽,這樣就能抵御過亢的腎水。也就是說,冬季在飲食調養(yǎng)方面,中醫(yī)認為應少食咸,多吃點苦味的食物。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,而腎主咸,心主苦,從中醫(yī)學五行理論來說,咸勝苦,腎水克心火,故宜少食咸,而多食苦味。冬季飲食除要少吃咸外,還要切忌黏硬、生冷食物,因為此類食物屬陰,易使脾胃之陽受損。
03怕冷女性可適度補鐵
在寒冷的冬季,許多女性都要比男性怕冷,表現(xiàn)為手、足等末梢部位冰涼、全身發(fā)冷。營養(yǎng)學家指出,女性應每日攝入 18 毫克鐵,而大多數(shù)女性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。因此,怕冷的女性除了保證一定的飲食量,以攝入充足的熱量外,應有意識地多吃些富含鐵質的食物,如動物肝臟、羊肉、牛肉、魚、雞蛋、黑木耳、牛奶、豆類和綠葉蔬菜等。同時,要注意多吃些含碘較多的食物,如海帶、海蜇、海魚、蝦皮等。通過攝入不同含量的食物,補充身體缺乏的元素,改善身體平衡,減輕手足冰涼、冬天怕冷的現(xiàn)象。
04冬食“膏滋藥”有益處
冬季滋補膏藥亦稱“膏滋藥”,它除了能用于滋補之外,還能用于祛病。膏滋藥不單純是由幾種草藥配制而成,而是采用多種中藥加上阿膠、龜甲膠、鹿角膠等合并煎煮制成。一般婦女補血滋陰、潤燥止血以及小兒哮喘等慢性疾病多用阿膠,中年體虛多用龜甲膠,中老年陽虛胃寒、尿清便溏、陽痿早泄等癥,多用鹿角膠。

人間的溫暖,可抵御嚴寒。
今日小寒,恭送冬安!
中醫(yī)館秉承“大醫(yī)精誠、醫(yī)者仁心”的精神,為繼承、弘揚和創(chuàng)新中醫(yī)藥文化,以整體觀念及辯證論治為基礎,采用傳統(tǒng)中藥、推拿、針刺、艾灸、刮痧、拔罐、穴位貼敷、埋線、中藥熏蒸(洗)、中藥塌漬、小兒藥浴、穴位注射、中藥面膜等傳統(tǒng)方法開展中醫(yī)相關疾病的診療,結合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發(fā)展,調整陰陽、扶正祛邪,達到治已病和防未病的目的,更好地服務母嬰,提升婦幼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能力。
地址:金安區(qū)婦幼保健院老樓1樓中醫(yī)館
電話:0564-3597115